掃二維碼與項目經理溝通
我們在微信上24小時期待你的聲音
解答本文疑問/技術咨詢/運營咨詢/技術建議/互聯(lián)網交流
相信在這個年代身在互聯(lián)網當中不說說大數(shù)據、O2O、云計算、免費經濟模式等新名詞會被說成沒有互聯(lián)網思維的,我們且不談這些東西到底怎么樣,到底會不會幫助我們在互聯(lián)網之中獲取到什么。但我相信大家了解這些東西總有好處,至少可以多一份談資,換句話說可以“裝逼”一下。
今天我們來談云計算,自這幾年以來國內的巨頭互聯(lián)網公司基本上都開展了自己的云計算服務,似乎不搞所謂云計算的概念會與自己的互聯(lián)網江湖地位不搭。那么這些公司是不是都在做相同的事情呢,我們只能說是相似大不可以說是相同。說道云計算服務站長朋友可能會說阿里云是做的最好的,所以阿里巴巴就是巨頭公司中云計算做得最成功的。因為大家的意識僅僅停留在為我們提供服務器資源才算做云計算服務。
要弄清云計算我們首先得理解幾個概念,那就是云計算技術的三層結構模型,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這三個概念我這里就不想多說了,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就能知道了。我這里打個形象的比方,比如我們建一棟房子,我們開始需要打地基,其實這個就相當于IAAS;而打好地基好我們需要鋼筋混泥土來塑造房子的結構,這個相當于PAAS;那么房子建好了給大家使用那就是相當于SAAS了。
到這里我想大家也能理解所謂的云計算并不是我們以前所認為的僅僅是去阿里云或者西部數(shù)碼這樣的服務器租用一臺云服務器才是,其實我們用到的很多東西都算,比如我們在百度云上開發(fā)一個應用托管其實也是的。那么我們下面就來談談這三層計算模型在國內的一些典型代表。
一、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其實在很多站長的眼中這就是云計算的全部,也就是提到云計算大家就可以想到了IAAS了,因此很自然大家可以馬上可以聯(lián)想到阿里云、天翼云、騰訊云這些巨頭,以及西部數(shù)碼等相對較小服務商。的確,這些都提供了這種服務類型,即基礎設施服務,比如我們購買一臺云服務器,就是應用到了IAAS。這里不得不說的是騰訊云其實是在今年才完全對開發(fā)者開放這一服務的。
二、平臺即服務(PAAS)。
到了這層我想大家就覺得已經于云計算沒什么關系了,其實不然,這是云計算的第二層。至于這些代表就是阿里云、騰訊云、新浪云、華為云等,其中新浪云可以說是專注PASS。對于喜歡測試各個云平臺的開發(fā)者可能了解其實新浪云比阿里云還早些提供對外服務,只是現(xiàn)在大家都認為阿里云才是云計算之王,其實只是他提供的基礎設施服務最廣而已。我個人覺得阿里云和騰訊云對于完全開放給公眾是走的是兩個不同的路線,阿里云是從基礎設施即服務逐漸壯大后開始了平臺即服務;而騰訊卻是反過來了,開始就是提供了它的平臺,然后到現(xiàn)在提供了對公眾也提供了IAAS。比如大家還記憶猶新的偷菜應用對于應用開發(fā)者來說是使用到了騰訊的PASS,而對于最終用戶來講使用了SAAS。
三、軟件即服務(SAAS)。
到了云計算的第三層大家可能會更加認為跟云計算沒什么關系了,因為它的用戶也基本上大多數(shù)不是“本行”的了,也就是有了更多的普通用戶。對于前面兩種服務的用戶幾乎都是開發(fā)者,而到了這一層除了開發(fā)者更多的是普通用戶。在國內偏向SAAS就是搜索老大百度了。其代表產品就是輕應用、百度網盤等等,而這些產品都是大眾都非常常用,也因此相對比較了解的。當然還有不是太大眾化,比如用友、金蝶等等。
對于這些巨頭公司來說提供的服務并不能嚴格的按照這三層來劃分,因為在國內云計算本來就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很多東西還處于發(fā)展期。因此對于這些公司提供云計算的異同我們只能說是更加偏重什么??偟脕碚f國內的服務商提供云計算最成熟的還是IAAS,也因此很多人認為它就是云計算的全部,而PASS和SAAS就相對國外來說比較薄弱了!
我們在微信上24小時期待你的聲音
解答本文疑問/技術咨詢/運營咨詢/技術建議/互聯(lián)網交流